中新社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彭大伟)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GDP同比增速7%,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出口加上此前公布的出口、财政收入等五大经济指标全面回暖,让人们看到中国经济“稳中有好”的新态势。
令人关注的是,就在当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部署了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六大政策措施,并强调“在扩大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
考虑到国家统计局当天公布的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且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速仍为负值,有分析认为,官方选择六策并举,旨在对症下药、补短板,以提升贡献率偏低的外贸出口来确保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不过,在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看来,上述政策的出台更大程度上是适应中国对外开放新形势的中长期措施。
“今年主要是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比较明显,所以显得消费的贡献率更高了。”范剑平解释,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际上主要由顺差来体现。
中国海关总署本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在6月由负转正,贸易顺差2842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45%。
“从外贸顺差扩大来看,尽管统计部门没有给出具体数字,但今年上半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该是高于去年同期的。”范剑平同时强调,国务院常务会议选择上半年经济核心数据发布当天专门出台稳定外贸进出口增长的重要措施,更多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从中国开始自贸区的试验以后,国家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肯定是需要在制度和政策上相应地去进一步开放”。
正因如此,当天的常务会议特别指出,推进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改善营商环境,为外贸企业减负助力,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有别于以往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举措,范剑平注意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有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表述。
近期以来,离岸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外界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情绪和唱空声音。
“其实在去年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大幅升值后,在全球实际上是比较强劲的一种货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出现小幅调整也是市场正常现象,但不代表会出现中期贬值。”范剑平认为,无需对短期市场调整过分担忧。
他表示,上述政策是符合中国制造业发展全球竞争力的要求的,“未来中国不是靠人民币贬值来保持优势,而是要靠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
而对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开放之于外贸和经济全局的重要意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当前中国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任务仍很艰巨,“人民币还不是一个(完全)国际化的货币,跟我们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地位还是不相适应的”。
展望下半年外贸形势,徐洪才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每年10%以上增长的时代看来已成“过去时”,但中国亦面临一个新的有利局面:“一带一路”创立,大量吸收外资,并且没有出现资本外逃,在这种情况下资金走出去也会拉动商品的输出,“产能国际合作”可能是一个新的机遇。
范剑平分析,考虑到中国外贸当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进口额中相当一部分或属于加工贸易原材料进口,故而“从6月份中国进口降幅收窄来看,可能是为下半年加工贸易出口在准备原材料”。
加之从外需层面来看,希腊债务危机已得到解决,而美国经济复苏势头仍然不减。范剑平预计,下半年外贸会在上半年基础上进一步出现好转。
“如果再加上我们本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和转型升级,那么在下半年或明后年,外贸可能会再有所恢复,恢复正增长甚至比较快的增长都有可能。”徐洪才预计。(完)(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