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页 > 政务新闻 >
“十三五”国家科创规划出炉 多项指标或有重大跃升
时间:2016-08-09 来源:未知 点击:

多项指标在未来五年将翻番或有重大跃升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记者 余晓洁 崔静)国务院22个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8日在中国政府网上全文发布。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

规划强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确保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在规划描绘的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蓝图中,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将大幅跃升。规划提出12项主要指标。“首个指标就是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从现在的18名提升到2020年的第15名。第15名,意味着进入全球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行列。此外,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5.6%提高到20%。这是一个国家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指标。”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

值得关注的是,多项指标在未来五年将翻番或有重大跃升。比如,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翻一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5年6.3件增至12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由2015年的9835亿元增至20000亿元。

“近年来,我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世界排名不断攀升,2015年位于世界第四。这一排名有望在不到五年时间内上升为世界第二,但距离排名第一的美国尚有较大差距。”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说。

未来五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将进一步加大,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2.5%。现在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约合2000多亿美元,美国是4000多亿美元。过去十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累计投入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

“未来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将大幅提高。我国将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李萌说。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深空

建立空间站 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空间站试验核心舱,以及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掌握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等技术,为全面建成我国近地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

嫦娥“飞天” 2018年发射嫦娥四号,实施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2020年完成小行星、木星系、月球后续等深空探测工程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

启动火星探测 围绕火星环境、地质等研究和生命信息探寻等科学问题,按照“一步实现绕落巡、二步完成取样回”的发展路线,到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突破火星环绕和进入、着陆与巡视核心关键技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开展火星全球性、综合性的科学探测,高起点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实现我国月球以远深空探测能力的突破。

研制重型运载火箭 围绕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等大规模空间活动任务需求,研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百吨级重型运载火箭,2020年前突破10米级大直径箭体结构、500吨级液氧煤油和220吨级液氢液氧两型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等核心关键技术,确定合理可行的总体方案。

深海

建立深海空间站 开展深海探测与作业前沿共性技术及通用与专用型、移动与固定式深海空间站核心关键技术研究。

研制全海深潜水器 围绕实施深海安全战略的科技需求,突破全海深(最大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形成1000—7000米级潜水器作业应用能力。

深地

深地资源勘探 揭示成矿系统的三维结构与时空展布规律,构建深部矿产预测评价体系,拓展深地矿产开采理论与技术,开发矿产资源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深部油气资源8000—10000米、矿产资源1000—3000米的勘探能力,建立3000米深度矿产资源勘查实践平台、深层油气和铀矿资源勘查实践平台。

加强极区科研 通过在极区观测网、海底资源开发、深冰芯钻探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探索设立大型极区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提高我国极地科研水平和技术保障条件。

深蓝

“天地一体化” 推进天基信息网、未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的全面融合,形成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大数据 突破大数据共性关键技术,建成全国范围内数据开放共享的标准体系和交换平台,形成面向典型应用的共识性应用模式和技术方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大数据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和机器人 以智能、高效、协同、绿色、安全发展为总目标,构建网络协同制造平台,研发智能机器人、高端成套装备、三维(3D)打印等装备,夯实制造基础保障能力。 据新华社

Tags: 编辑:tasjssh